远离癌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慧择核保专家为你送上防癌科普!
三、主要任务(一)全力推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具备屋顶资源、就近接入、就地消纳等建设条件的地区,全力推动屋顶光伏发电的开发建设,重点在全省大型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厂房电力消纳集中区,连片建设大型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此前,国家发改委已发布通知,核定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为1.15元/kWh,并明确上述电价仅适用于国家能源局2016年组织实施的示范项目。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全球光伏电站发电使用率最高的,很多是落后地区,如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业内认为,PPP主要支持交通类基建,而光热项目入选充分说明国家已认识到光热发展的重要性。光伏是个产业链的概念,可以简单分为上下游两个板块而凭借在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丰富的技术经验积累,我国企业在光伏设备领域很快实现突破。至此,我国光伏设备已实现全面国产化。目前,光伏行业经过深度调整,开始步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行业的发展促使产业链上下游市场的崛起。
我国光伏设备企业已全面具备太阳能电池制造整线装备能力,2010年时部分产品如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等开始少量出口,可提供10种太阳能电池大生产线设备中的8种,其中有6种(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清洗/制绒机、石英管清洗机、低温烘干炉)已在国内生产线占据主导地位,2种(管式PECVD、快速烧结炉)和进口设备并存但份额在逐步增大,3种(全自动丝网印刷机、自动分捡机、平板式PECVD)则完全依赖进口。自2006年以来,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一直处于持续、快速地发展过程中。作为太阳能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省份,湖南光伏发电规模仍较小,到2015年底,已投产项目48个,并网装机容量为38.34万千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不足1%。
消纳能力基本与该省规划装机目标相符,届时不会出现光伏发电消纳问题。近日,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该省十三五期间煤炭工业、煤炭物流、煤层气、太阳能、地热能、能源科技等6项能源专项规划。至今,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仍占到70%以上。2012年,湖南自产煤炭达到8823万吨,占到该省原煤总消费量的九成左右。
十三五期间,湖南将规划瓦斯详细勘探重点矿区9个;规划建设地面瓦斯开发利用示范区3~4个;2020年该省煤矿单井平均瓦斯年抽采量提至140万立方米。根据湖南省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2020年火电发电量达到1304亿千瓦时,需电煤5050万吨。
那么在本地煤炭产量持续缩减,而用量将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煤炭物流的保供应能力?专项规划显示,到2020年,湖南铁路煤炭调入能力将达到8470万吨,水路调入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铁路、水路及公路总调入能力将达11270万吨。2015年,湖南省全社会用电量达1448亿千瓦时,最高负荷2770万千瓦,根据《湖南省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2080亿千瓦时,最高负荷4300万千瓦,据测算,电网整体消纳光伏发电项目装机的能力在2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光伏电池按照技术商业成熟度和基础材料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电池为完全商业化的晶硅电池(单晶电池、多晶电池、IBC电池等),第二类为薄膜电池(硅基薄膜电池、CdTe电池、CIGS电池),第三类电池为尚未商业化的新型电池(铁电-半导体耦合电池、III-V族化合物电池、有机电池、染料敏化电池、钙钛矿电池、量子点电池等)。在电价需求方面,预期到2020年集中式光伏发电的电价需求将降低到0.47~0.70元/千瓦时,2030年下降到0.4~0.6元/千瓦时以下。
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将达到5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的20%,发电量达到650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7%。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及现代农业发达的地区,重点推动建设利用鱼塘水面、农业大棚、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等其他类型分布式光伏发电。人类将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已是不可逆转的能源转型方向。商业模式新老结合2014年以来,全国光伏发电应用模式不断创新。
从长远看,未来光伏电池技术进步主要是提高转换效率及降低制造成本,未来10年晶硅电池仍将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高效晶体硅电池将可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从最初的以水能、风能为重点,到近五年光伏的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与核电当前已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2%,距离2020年国家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15%越来越接近。
就光伏行业发展来看,自2013年开始,中国新增光伏应用规模成为全球第一。分布式光伏发电电价需求到2020年、2030年将分别下降到0.49~0.74元/千瓦时和0.44~0.66元/千瓦时左右,光伏发电已可以与煤电相竞争。
尽管发展并非坦途,但是中国政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承诺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项远景目标,并深入开展经济和能源电力的改革进程,这些都将为推动建立绿色可持续能源体系、以及建设绿色、经济、安全的电力系统和有效的市场机制给予明确的方向指导,同时也打下坚实的政策基础。综合分析,预计2020年中国光伏组件价格可下降到2.7元/峰瓦左右,光伏逆变器下降到0.15元/瓦,通信监控及相关电气设备下降到0.6元/瓦,支架和其他电气设备下降空间不明显。2030年,预期分布式光伏发电初投资成本比2015年下降21%,达到5.3元/瓦。从技术发展来看,常规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明显提高,2015年,单晶及多晶电池片产业化效率分别达到19.5%和18.3%。集中式大型光伏发电初投资成本将比2015年下降23%,达到5元/瓦。综合德国和美国的经验来看,中国应学习德国以政策性银行为主导的投融资模式,设立光伏发电专项贷款,以优惠的利率为光伏发电项目提供长期贷款,建立稳定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融资路径。
但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目前主要有三种:自建自发自用模式、全额售电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总体而言,这些新的融资模式都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的试点项目。
从发展规模看,在既定政策情景下,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等政策实施,中国太阳能发电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将达到2.0亿~2.2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的9%,发电量达到240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3%。预计不考虑储能的并网光伏系统初投资到2020年可下降到6元/峰瓦左右。
在西南和东南地区,主要结合四川、福建、广西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水光互补百万千瓦级发电基地。从发展布局看,2030年前加大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力度特别是建筑分布式光伏,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重点加大建筑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力度,完成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型公共设施等规模化屋顶的开发利用。
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光伏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资金实力和市场经验,鼓励企业在商业模式和投融资模式上的探索和创新,创造出适合中国市场的SolarCity模式,提供多元的投融资路径。随着光伏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光伏投资环境不断完善,融资创新模式也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国内外多家机构对光伏发电成本下降潜力进行了研究和预测,IEA预期光伏发电的长期成本可以下降到0.065美元/千瓦时。在西部地区,在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具有特高压输电通道规划的区域,建设大型光伏发电基地。
平价上网可期近两年来,美国、阿联酋、墨西哥等国家的光伏招标电价(PPA)不断创造新低,最低达到了0.0299美元/千瓦时,中国2016年下半年光伏领跑者基地招标项目,最低投标价格也已低至0.52~0.61元/千瓦时,显现了光伏发电存在较大的下降空间。到2015年年底,全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318万千瓦,同比增长54%,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发电应用市场。
中国晶体硅产业链整体产业化技术水平较强,其中多晶硅生产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大型骨干企业多晶硅生产能耗、物耗大幅下降,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90千瓦时/千克,综合成本降至9万元/吨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入国际一流企业行列。研究显示,从2030年起,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力系统的支柱能源。
2014年,国内某光伏企业在商用156mm156mm单晶上的电池效率达到了21.45%,2015年又将156mm156mm多晶电池效率提高到21.25%,全球首次突破多晶硅电池效率21%的门槛值,是目前多晶电池效率最高水平。光伏众筹和线上融资租赁项目的融资规模仍很小,难以吸引大众投资者,也难以为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融资提供有力的支撑。
晶硅仍将独大中国是全球最大光伏组件制造国家,光伏电池技术研发种类几乎涵盖所有电池种类,具有活跃的光伏技术研究团队以及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新型电池潜力巨大,仍需尽快解决关键问题,将可能在2030年后技术成熟,实现30%的电池转换效率和商业化生产。光伏幕墙、光伏农业大棚、渔光互补电站、光伏扶贫等新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集合荒山荒坡治理以及生态恢复与光伏发电建设相结合的项目等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新型的应用模式多数位于中国的中东部地区,接近电力负荷端,为分布式发电带来新的商机。薄膜电池效率也在与晶硅电池竞争过程中取得长足进步。
2030装机达5亿千瓦根据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测算,采用电力与区域供热优化部署模型(EDO)综合考虑可利用土地(土地性质)、开发成本、送出条件等因素,中国集中式光伏电站可开发潜力为26亿千瓦,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潜力达到9.5亿千瓦,其中建筑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潜力5.4亿千瓦,其他分布式光伏装机潜力4.1亿千瓦。光伏发电之所以可以称为战略性可再生能源,主要因素是其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仍具巨大潜力。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近两年涌现出了众筹、融资租赁、YieldCo等新型光伏融资模式。
在内蒙古、山西、安徽、山东、河北结合采煤沉陷区土地、水面等不同形式综合治理方式建设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到2025年全球大型光伏电站投资成本可下降到0.8美元/瓦,相比2015年1.8美元/瓦的投资成本将下降57%。